卓越教学沙龙:“101计划”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24-11-19   作者:  浏览次数: 10

10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卓越教学沙龙在闵行校区办公楼403举行。沙龙邀请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玉鑫,以“‘101计划’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为题展开讲座,由教务处处长周先荣主持。

DSC00077-1.jpg

刘玉鑫指出现在正处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突出重围,核心是科技和人才。我国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要性尤为明显,教育和培养质量都需要提高。他以国际上对student”一词的解读作为引入,认为应当修正对学生的定位,引导学生的情感和凝聚,并加强对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

DSC00103-9.jpg

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培养质量,101计划正是主要措施之一。刘玉鑫简单介绍了101计划的相关内容。101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基础要素建设的“小切口”牵引教育教学模式的“大改革”,让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要建好一批一流核心课程、一批一流核心教材、一支一流核心教师团队、一批一流实践项目。

新形势要求加强教学和人才的培养,而高校和社会却对教师有着现实的考核方案。他认为当前形势下需要调整现实和要求的错位,改变社会对教学情况的认识,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把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才是出路。

刘玉鑫分享了本人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他表示,新形势对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培养和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师应当回归教育的目标,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和思考,得心应手的去获取知识并转换为自己的工具去使用。要遵循教育的四大原则、遵循科学人才观,并改变学生的身份定位,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将学生从知识的储藏器转变为资历尚浅的研究者。


DSC00100-8(1).jpg

刘玉鑫认为提高能力、增长才干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干中学、自升华”。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练就真本领,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与实践。他以北大物理学科的调整方案为例进行了实例分享。北大物理学科以模块化课程为依托,以科研训练与实践为引导,实行多措施并举、多模式并行的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策略。建成多层次、模块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滚动开课、不同层次混搭,并实施研讨型小半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另一方面督促学生自主复习,成效显著。

参会老师对刘玉鑫的分享感受颇深,并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刘玉鑫表示课程内容不仅是教学内容,也是科研层面上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教学和研究是分不开的。应当用做研究的方式对待教学,用对待教学的任务对待科研。“所有问题都问为什么”不仅是对学生告诫,更是对教师自己的提醒。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