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新尝试——“混合式课程建设实训营”顺利开讲

发布日期: 2022-04-11   作者:  浏览次数: 24

    为落实华东师大卓越育人纲要要求,建设卓越教师队伍,学校对2022年度立项建设的24门大夏学堂优质示范课程负责人探索新的研修方式,由5位专家和24位学员组成“混合式课程建设实训营”,实训营改变了单纯专家讲座的方式,将持续跟踪示范课程建设的全过程。49日晚,实训营正式开营。

“混合式课程建设实训营”顺利开讲

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教授在开营仪式上致辞。他表示,教学改革改到“实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教师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学校将加强教师育人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出的“混合式课程实训营”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凸显精细化和个性化,秉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困惑中学习、在研讨中反思、在领悟中创新”的原则,结合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取长补短,真正把“探究、合作、分享、励志”的华东师大教研文化落实到细处,期待大夏学堂示范课程负责人能把课程真正建设为“金课”!

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教授致辞

随后,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详细说明了实训营的内容、形式、时间和要求。她介绍,实训营的内容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混合式课程标准》学习、在线课程平台使用、课程建设培育和检查、上海市及国家一流课程申报辅导四个部分,课程运行两轮周期内,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小组的系统学习,通过专家报告、小组研讨、诊断测评、定期观测、成果反馈等环节,全过程地帮助大家全面提升课程质量。

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说明实训营基本情况

首场教学工作坊的专家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教授主讲。姜晓东教授首先说明《华东师范大学混合式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指标体系和应用原则,接着从培训目标、标准概述、指标解释和案例分析四个方面讲解《华东师范大学混合式课程标准》指标一“课程概况”和指标二“学习目标”,穿插小测验和经典案例,调动实训营学员积极性,实时了解学员掌握情况。

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教授作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结束后,实训营学员分成五组,各组在课程培训师的引导下评审案例课程并研讨交流。例如,第一组学员在“信息完整”指标上产生了分歧,经过讨论,学员之间形成一致意见,学员意识到要从学生视角考虑问题;第二组高惠蓉老师认为案例课程缺少持续改进,目标定位还需针对华师大学生调整;第三组贾彩凤老师建议案例课程的学习目标的表述再凝练一些,目标定位部分补充学情分析;第四组学员围绕学习目标的构成、定位和表述进行了详细讨论;第五组学员认为案例课程容和活动已经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但学习目标的表述中缺失相关表述。

实训营学员分组研讨交流

实训营学员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孙燕铭老师参加完首场研修后说:“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作为小组案例,在课程培训师张薇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针对华师标准中的课程概述、学习目标等指标,对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点评。经过头脑风暴和集思广益,我对课程设计思路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对混合式课程实施中所渗透的卓越育人理念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

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教授作为实训营教研组组长,在谈到实训营设计方案时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混合式教学培训,引导学员在‘混合式教学中体验、学习、应用、评价‘混合式教学,通过以评促学、以评促改的方式,引导学员在评审课程的真实实践中,学习、掌握、运用《华东师范大学混合课程标准》,从而竖起课程建设新标杆。”

据悉,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了面向高校教师的“公共教育理论与技术”系列培训课程,混合式课程建设实训营属于“卓越课程建设”模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期面向校内外教师举办研修活动,年均1000多人次高校教师参加,为校内外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常态化的交流研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