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等四所高校来我校调研大夏学堂推广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 2018-05-15   作者:  浏览次数: 134

      5月10日下午,南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建桥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一行12人来我校,就我校在线教学平台—大夏学堂的推广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和交流。我校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大夏学堂负责人王华文、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和地球学部柳林出席了交流会。

四所高校调研大夏学堂交流会 

      交流会上,丁旵明副处长和王华文老师首先介绍了大夏学堂的推广和建设情况。接着,生命科学学院的姜晓东老师和地球学部的柳林老师从课程设计思路、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在线行为分析等方面分享了使用大夏学堂教学的经验,并现场展示了他们的线上课程。姜晓东老师主讲课程《水生生物学》依托大夏学堂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系列教学创新和改革,通过设计闯关式测验、分享式阅读、快测式点名、图片式报告、虚拟式荣誉、自主式讨论等教学活动,极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柳林老师主讲的校通识精品课程和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城市建设与工程地质》深受学生欢迎,线上视频资源和线下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获得学生极高的评价。

      各兄弟院校对我校推广大夏学堂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人员就推广在线教学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积极交流,姜晓东和柳林两位老师解答了大家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课程激励机制的设计、如何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等。

姜晓东老师做课程案例分享

柳林老师做课程案例分享

      大夏学堂自2016年运行以来,已上线课程总量达2754门次,活跃课程2641门次;平台总用户41082人,活跃用户数9008人;累计访问量7371万次,单门课程一学期人均访问量约4000次/人。作为教学辅助平台,大夏学堂功能覆盖整个教学过程,集课程创建、通知公告、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在线评测、作业管理、成绩管理、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等功能于一体,能有效辅助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两年间,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大夏学堂的使用:通过三批次共立项资助420门课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培训,如入门培训、探索平台功能应用的主题研讨、旨在交流讨论和深度个性化辅导的主题工作坊、“微课制作”和“PPT制作”研修班等;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群的形式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咨询与服务;通过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课程设计比赛”推进平台功能应用的深度,推广优秀案例。
     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平台的大夏学堂,会继续打造一批优质示范课程,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我校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我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