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首场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19-03-13   作者:  浏览次数: 46

3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专业认证系列报告会在闵行校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讲。此次报告会旨在借鉴我校2018年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经验,有效辅导今年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修订和优化工作。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谭红岩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吕志峰分别作报告我校学部、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共计40余人参报告会由丁旵明主持。

 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作报告 

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介绍了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她强调各专业院长/系主任、专业点责任教授、教学院长/系主任、院系教学委员骨干教师都应参与到培养修订和优化工作中。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文件,专业应对境内外高校进行比较研究,对利益相关方进行需求调研,并通过专业自评、校内审核、外审等机制,持续修订培养方案。从课程结构上,今年培养方案“通识教育”模块有较大调整除公共必修课程外通识教育课程将分经典阅读课程”“核心课程”“分布式课程三大模块,并对每个模块学生的修读要求进行了说明。从内容上来看,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应深入贯彻专业认证的理念,强调专业应当着力理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以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不核心学业考评无依据等问题。最后,谭红岩提出,专业应以修订培养方案为契机,积极对接教育部“卓越计划2.0”和“拔尖计划2.0找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弱项,补齐短板,提高培养质量

 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作报告

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号召专业应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强化一流专业建设。丁旵明副处长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传递支撑关系。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深入理解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丁旵明副处长详细分析了如何制定面向需求的培养目标、确定明晰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建立完全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专业要建设评价导向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做好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工作,完善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机制最后,丁旵明布置了2019年我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计划提出相关专业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要求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副系主任吕志峰副教授作报告

吕志峰老师分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学第三级认证专业的经验鼓励大家以认证为契机,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为抓手,推进专业的顶层设计。他以《古汉语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例,详细说明从2016年参加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到2017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学大纲每一版本的变化由此证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下课程改革是精细化、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认证虽然是新事物,只要能吃透“标准”,一步步从靠标、对标到达标,就能顺利通过认证

据悉,为做好今年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教务处计划在3月-6月每月举办一场讲座活动主题围绕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自评报告撰写、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专业认证材料准备和数据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