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学校在上海纽约大学召开上海纽约大学随堂听课学习交流暨动员会,为新一批将至上海纽约大学进行随堂听课学习的青年教师们提供辅导与咨询。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注册部主任Duane Voigt、付鹏鹏、文理学院副院长赵中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我校10余位青年教师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雷启立主持。
首先,雷启立介绍青年教师至上海纽约大学随堂听课学习的情况。该项目自推出以来颇受青年教师欢迎,报名踊跃,自2013年秋季学期派出第一批8名教师起,已经陆续派出第二批24人,第三批15人,第四批30人,本次是第五批17人。前四批完成随堂听课学习的青年教师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极大满足了教师们的期待。该项目还得到教育部以及上海市教委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给予项目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接着,来自公共管理学院路锦飞老师、教育学部钱雨老师、生命科学学院金明飞老师、传播学院刘弢老师各自分享了上学期在上海纽约大学随堂听课学习的感悟与体会。路锦飞谈到,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这要求授课教师对所有阅读材料非常熟悉,对研究领域有深度研究,案例、模型、数据信手拈来;通过这次随堂听课,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提高了自身学术水平,可以未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比较系统地、主流地进行研究。钱雨说到,她观摩的《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课程有三点值得借鉴,首先是研究透课程和教材的关系,课程使用多本教材;第二,大班授课的课堂提问需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批判和反思的空间;第三,每周布置大量作业,授课教师认真批改。金明飞分享说,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师注重将前沿学术成果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开课前告知学生整学期的学习计划,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提前做准备,通过频繁的考试督促学生阶段性学习。刘弢用“受益匪浅,大开眼界”总结学习感受,并分享了表决器在上海纽约大学课堂中的使用案例,他思考说,相比于校内教师将授课变成了说书,学生过分依赖PPT的情况,上海纽约大学的课堂风格多样化,授课完全围绕知识点展开,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四位老师均表示通过观摩为自身改进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思考,并已经尝试将观摩所得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
青年教师分享课堂教学观摩心得、咨询相关问题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谈到,上海纽约大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办学,检验上海纽约大学办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如何通过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提高华东师范大学的办学质量,青年教师进入上海纽约大学随堂听课学习是重要途径之一。他向青年教师提出两个建议,一是青年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学习收获提炼,应用到华东师范大学的课堂教学中;二是不能仅关注表面的课堂互动形式,更应充分与授课教师交流,关注教师如何围绕学生思维展开教学。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讲话
Duane Voigt在听完上批青年教师的总结后开心地表示青年教师有所收获就是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他强调青年教师进入课堂是双方教师互相学习的过程,并一一解答了青年教师所关心的问题,还表示愿意为两校教师的深入交流提供更多的帮助与便捷。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在总结讲话中首先感谢上海纽约大学为我校青年教师创造的宝贵的随堂听课学习机会,并提出三点要求,首先,两校文化、教学观念存在差异,青年教师们在听课时要入乡随俗;第二,严格遵守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学管理规定,在随堂听课时做到行为得体,方法得当;第三,青年教师们带着不同的学校目标来到上海纽约大学课堂,有的关注教学内容,有的注重教学方法,也有教师把课堂作为研究对象,无论何种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通过随堂听课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所学带回华东师范大学的课堂,为学生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作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