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发布日期: 2013-04-26   作者:  浏览次数: 19

424日下午,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本学期第四次教学展示课在闵行校区第1教学楼403教室举行。本次展示课由生命科学学院袁崇刚教授担任主讲教师,课程内容为《细胞生物电》,校教学督导俞佩芳老师、生命科学学院郑晓蕙教授担任点评专家。来自各院系近50名青年教师以及孟宪承书院部分免费师范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上,袁崇刚老师以说故事的方式讲解了三个生物电现象,把相关的知识娓娓道来。他以科学研究的五个步骤:发现问题、形成假说、试图验证、在验证中获得认知、获得理论为线索,讲授了生物电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课堂以讲授法为主,辅以精心设计的提问,教学设计布局流畅、环环相扣。讲课结束后,全体师生予以了热烈的掌声,体现了对袁老师渊博学科知识、扎实教学功底和独特人格魅力充分认可。

 

教学展示课

接着,点评专家郑晓蕙和俞佩芳老师进行了点评,认为本节展示课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以200多年的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贯穿课堂。第二,体现了科学课程独特的教育理念,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获取,还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培养。第三,通过介绍多位科学家对生物电研究贡献的故事,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还强调了科学研究中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她们认为,专家型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专家型教师是有意识的教师、会反思的教师。有意识的教师是指课堂的一言一行都有准备。会反思的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做有意识的、会反思的教师应该是青年教师的追求,教师也会因为自己的追求感到快乐、充实。

 

专家点评

随后,青年教师纷纷表达自己在本次展示课上的收获,并就学生认知规律、优秀课堂教学内涵、本科教学目标、全英文授课、备课手段、多媒体制作、课堂信息呈现方式、课堂提问技巧及处理等教学问题提出了疑问,针对问题,袁崇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一一作了细致的回应。

 

交流讨论

    临近活动尾声,袁崇刚老师说,他认为学生认知包括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能用来做什么,教学应该符合这样的认知规律。高校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概念、公式,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解知识、得到启发,从而思考如何学以致用。国外教育非常重视思维训练和培养应用能力,我们高校教师也应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节课一直在灌输学生这样的理念:把自己当做科学家,从科学家的角度去思考。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激励追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要持续地秉持这一理念,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