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应当立志在课堂里找到成功的感觉——谭帆教授教学展示课纪实

发布日期: 2013-06-09   作者:  浏览次数: 8

    6月5日下午,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闵行校区第1教学楼403教室举行了本学期第八次教学展示课,校教学委员会主任、中文系系主任谭帆教授担任主讲教师,授课内容为《“小说”的概念》。历史系章义和教授、中文系彭国忠教授担任点评专家,来自各院系近40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上,谭帆老师首先简要解释了选择《“小说”的概念》作为讲题的原因,随后通过提问导入课程,重点讲授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近代“小说”的两个新内涵: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散文;第二,梳理了近代“小说”两大新概念的由来,重点讲授了梁启超和鲁迅两个关键人物对“小说”概念变革的贡献;第三,从正反两方面对“小说”概念的变革做出评价。期间,还引用若干“公案”阐释了近代以来对小说的研究出现的新迹象,以及“小说”概念的变革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等

      随后,两位专家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章义和表示,一堂好课应具备四个特点:能从各方面调动学生充满期待;教师的风度、谈吐、仪表等营造的氛围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及自身的博学程度,使得学生听课津津有味;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索相关知识。谭老师的课程,起承转合非常好,对教学内容、时间进度的把握恰到好处,收放自如,可以说是一堂好课的范本。章义和还认为,教学风格有儒雅型、表演型、不温不火型三种,谭老师的课体现了儒雅型的教学风格,但教学风格本身并无好坏,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并恰当运用。彭国忠认为教学手段不是最主要的,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深度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谭老师对授课内容有很深的了解和把握,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另外,授课过程中还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善于运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第三是讲课思路清晰,要言不烦,理论思辨水平高,使学生容易把握线索;第四是适当地插入趣味性的“公案”、“故事”,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体现了文科教学的特点;第五是注意加入个人研究体会,启发学生关注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

      在交流讨论阶段谭帆结合自身多年从教经历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他表示,时代在变化,青年教师入职后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很大,但进了大学,就一定要有理想、有信念,就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师身份。作为教师,就要带好学生、上好课,青年教师更应当立志在课堂里找到成功的感觉,这种被学生认可的成功一定会带来终身的幸福感。要获得教学上的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针对当前学风现状,谭帆指出,每个时代的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学生兴趣相对下降是一个客观现实,但是教师有责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只要投入足够的精力、精神,尤其是投入爱学生的情感,就一定能上好一门课。

教学展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