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本学期第四次教学专题研讨会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429教室举行。数学系柴俊教授担任主持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秀艳教授、地理系周立旻副教授担任嘉宾,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如何布置作业、批改作业”。2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上,柴俊老师表示,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是一项教学常规工作,同时也是检验教学质量、考察教学效果重要手段,仔细思考起来,要布置好作业、批改好作业却有很多可以好好总结的“门道”,他认为,高校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有五种常见的类型,具体包括教材上的作业、教材外的开放题、综合题、读书报告和自编习题,每种类型作业有不同的目的、适用对象、内在优势,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学生实际情况注意灵活运用。柴俊强调,青年教师既要学会布置作业,更要坚持批改作业,因为通过批改可以帮之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对青年教师来说,批改作业更有利于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郭秀艳同大家分享了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范例以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她认为,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以及时间节点;针对学生差异,可以留给学生对作业量和难度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要注意涉及相关知识点,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要联系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形成情景记忆;批改的作业时要做到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要有针对性,以激励为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延迟评价和期待评价;要重视评语交流,体现人文关怀。郭秀艳还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详细解释了这些做法所蕴含的心理学依据,并结合自身课程教学实际分享了布置、批改心理学作业的一些具体举措,比如要求学生翻译指定的最新核心期刊文献,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知识,同时锻炼专业英语能力,还能防止抄袭。
周立旻表示,布置、批改作业一定要注意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他认为,布置、批改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识记,从书本到实际;综合层次:以理解基本概念为基础,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层次: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他还以《学习认识花岗岩》为案例,具体解释了如何设置三个层次的作业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会上,青年教师们还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主持人最后表示:“教师的岗位很重要,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能力的提升,还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可以说都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绝不能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