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问、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发布日期: 2013-06-24   作者:  浏览次数: 11

  6月19日下午,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本学期第五次教学专题研讨会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429教室举行。我校原副校长、历史系庄辉明教授担任主持人,物理系管曙光教授哲学系蔡剑锋老师担任嘉宾,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如何提问、如何组织课堂讨论”。来自各院系3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上,管曙光作为嘉宾首先发言,他表示,提问和讨论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提问和讨论时要考虑到目标、手段和效果三个方面。从学生角度来说,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加深理解、启发思考;从教师角度来说,提问和讨论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辅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提问和组织讨论要注意选择合适时机和场合,并遵循五个原则针对性促进达成教学目标;可控性问出去,收回来;启发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性多表扬,少批评;参与性调动全班积极性。随后,以自身习题讨论课案例,具体展示了如何通过同一问题多名学生主讲的形式,训练思维,共享智慧成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管曙光强调,“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提问和讨论才能准确命中,学生才会有课堂参与感。教师在提问时必须尊重、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蔡剑锋认为,提问比答案更重要,课堂的提问和讨论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存在感,能够让学生与课堂建立起关联。随后,他分享了三种让学生与课堂建立关联的方法:第一,注重开场和破冰,教师需要预先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师一些先入为主的认知,并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改变不好的认知;第二,召唤对象入情境,并通过《知识论的发生》授课案例具体展示如何召唤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第三,精神助产术,即通过提问、归纳回答、激发异议、引发反思四个步骤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详细解释案例《科学技术的统治地位》,让青年教师直观形象地理解四个步骤的应用。

庄辉明教授高度赞扬了两位嘉宾教师分享的经验和技巧。他表示,良好的提问和讨论设计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思维比要求学生到场更加重要,只有让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才是鲜活的课堂。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青年教师就如何控制讨论时间、确定讨论主题,如何把握合适的讨论深度等话题与三位嘉宾教师进行了探讨。大家表示,本学期举办的教学专题研讨会能够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泛泛而谈,从老、中、青三位嘉宾教师身上学到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获益匪浅。最后,青年教师们还给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未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公布优秀教师的开课信息供青年教师听课、共享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视频等。会议在教师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