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

发布日期: 2013-07-05   作者:  浏览次数: 9

71日上午,由我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承办的上海市大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我校闵行校区教师之家3楼报告厅举行,仪式由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主持,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戴立益、副处长赵健,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6所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55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结业仪式。

教务处副处长赵健首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感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培生教育集团对培训筹备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全体学员对培训各项活动的积极配合。他表示,本次培训筹备时间很紧,但通过各方的努力,培训总体上很成功,参训教师普遍觉得很有收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期间,中心还邀请了部分华东师大学生参加了教学实景示范课,课后学生均表示非常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从另外的角度体现了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学员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张达球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培训收获:教学理念方面,国内的教学理念推行输出驱动,与本次培训传授的理念相同。不同的是,国内停留在理论层的探讨,国外重视实际的应用。本次培训将国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制以及真实的案例呈现给大家,从理论到实际,收获颇丰。即使目前在国内环境下全部推行还面临很多困难,但却能给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出一个方向。同济大学张兢田老师代表全体培训班学员感谢Frances BoydDavid KayeRobert三位培训老师的倾心相授,感谢市教委和华东师范大学提供的珍贵机会。她表示,短短4天的时间让教师们茅塞顿开。传统的大学英语需要改革,需要适应上海飞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教师们明白了学术英语的内涵、教学改革的目标。

主讲教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Frances Boyd教授给学员提出了5个建议:第一,思考“teaching”与“telling”的区别,教师通过听说读写引导学生学习,因此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判定教学的成功与否。第二,重新构建教学方式,采用循序渐进的循环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着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教学评价再做相应调整。第三,大班教学并不是教学障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拥有教学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这是电脑等其他信息技术永远无法代替的。第四,要想看到世界的改变,必须先改变自己。在座的教师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了改革的领导者。回校后要激发同事,向他们展示本次培训所得,在未来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和领导者。第五,有志者事竟成。

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他表示,我国大学校园设施、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已经与国际一流相差不多,但是课堂教学方面却非常落后,很多教师仍然使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式。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并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把更多的课外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他将课堂比作一场足球赛,教师是裁判员,要鼓励、指导学生作为足球运动员参加球赛,而不是作为观众参与到课堂中。最后,印杰希望培训班学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回自己的学校,分享给其他老师,真正应用到教学中。

颁奖仪式

交流研讨

学术英语教学示范课 

主题报告